记者从市地震局获悉,自天津市巨灾防范工程启动实施以来,市地震局紧紧围绕“提升地震监测基础能力,完善地震公共服务体系传金所配资,防范化解大震巨灾风险”的核心目标,努力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地震安全防护体系。
全链条管理体系
筑牢工程基石
构建“三级协同、闭环管理”的管理机制,发挥区位优势,与一测中心成立联合领导小组,建立“一周一调度、一周一督办、一周一报告”的工作机制,解决设备采购、施工协调等各类问题137项,确保项目高效落地。针对工程点多面广的特点,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运行环境建设,将设计、采购、施工一体化统筹,解决了传统分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问题,建设周期缩短30%。在资金管理方面,建立“双轨制”管控体系,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定,充分把握工程投资机遇传金所配资,积极沟通相关部门,实现结余经费再投资,充分发挥投资效益。
科技赋能
打造智慧防震样板
走进天津市地震综合业务中心传金所配资,LED大屏显示着全市203个监测站运行状态,以及震害防御、应急信息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。“现在我们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,可实现对全部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,进一步提升预警监测站运行率。”项目办主任、监测处处长杨绪连说。
展开剩余57%在地震预警服务领域,打造“城市、行业、社区”三级应用示范体系,在人员密集场所部署880套地震预警终端,实现滨海新区全部中小学的预警信息服务网络覆盖。为大港石化基地量身定制专业台阵,帮助企业实现“秒级预警、分钟级处置”。
在全国首次探索开展“浅海、陆地、宏观”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综合观测网络建设,为短临预报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购置5套浅海型海底宽频带地震仪,具备深入渤海开展观测的能力。建设190个地磁监测站(含150个新增站点),形成平均台间距8公里的地球磁场宏观观测网络。应用地电小极距井下观测技术,解决城市环境干扰难题。
多维成效
彰显安全发展底色
构建震防信息系统,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情景构建工作提供完备的数据底座,为震后政府决策和救援力量调配提供科学支撑。大港石化基地依托专业台站数据,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。开展地下结构的精细探查,为未来基地企业厂房抗震设计提供有力数据支持。此外,静海地磁试验室、蓟州重力比测试验场等建设,促进形成监测设备“研发、检测、应用”产业链,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新动能。建成华北片区地震仪器维修基地,为区域省级地震局提供运保技术支持和备机备件保障,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地震监测运维技术保障中心。
“参与工程实施的这一年,是我技术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。”年轻工程师马超群回忆,他全程参与测震台网设备调试,从“新手”成长为能独立承担台网运维的技术骨干。天津市地震局将人才培养融入项目建设全周期,在重大工程项目中锻炼发现培养人才,形成涵盖监测、预报、信息、震防的复合型人才梯队。从渤海之滨到海河两岸,天津市地震局正以科技为笔、以实干为墨,在津沽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守护城市地震安全的时代画卷。
记者 李文博传金所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